[申報] 中華論

Day 1,495, 12:04 Published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by chenglap

中國, 不過我不喜歡稱之為「中國」, 因為我有一個更大的詞語可用. 叫作中華.
中華是甚麼呢?

中華其實是一種遠比「狹義的國家」還要巨大的東西. 一直以來, 中華世界就是所謂的「天下」, 天下這兩個字的意思, 就是普天之下, 普天之下四個字所代表的可不並僅僅是國家這種框架的事情. 國家者, 是源自西方民族國家的概念, 可是民族國家, 卻是非常近代才開始興起的觀念.

在 RL 中華民國起始的時候, 在觀念含糊下, 把這個觀念, 硬生生套在天下之上, 建立了「中國這個國家」, 把中華這麼巨大豐富的東西, 想要包著國家這麼狹窄的規格裡. 這導致了很多問題, 也包括了今天我們在遊戲裡產生的爭吵.

因為這個觀念套用本身就牽強而且錯誤, 把中華降格至和英格蘭, 德意志, 法蘭西為對等的東西. 雖然中華當時, 也許去到今天還很落後, 但中華和那些民族國家, 規模和豐富程度根本不一樣. 根本就不應該用同樣的觀念去套用. 大英帝國是帝國, 聯合王國是國族, 英格蘭是民族國家, 我們並不會說大英帝國是民族國家. 而中華呢? 則超越帝國.

真的要用西方的觀念去看, 中華是甚麼的觀念呢?
那麼, 中華是文明.

文明並不是「國家」也不是「帝國」, 文明, 是一個高度投射力的文化體. 因此那也不會受國界, 國籍, 血統, 語言的限制, 這些都沒有重要性. 我們會認為用國籍, 用血統, 用國界是判斷一個人是甚麼人, 那是因為我們用的標準本身就降低了.

清西方和中華文明能夠對上資格的, 不是英格蘭, 不是聯合王國, 大英帝國也不夠格. 而是更宏大的觀念, 也就是「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重要的辨認價值, 所以就算土耳其在歐洲, 我們也很少稱她為西方, 所以就算美國不在歐洲, 澳洲不在歐洲, 我們也常常用西方世界, 歐美來稱呼. 不是因為膚色, 而是「基督教世界」這個文明觀念.

在地理上, 能夠跟「China」相比的是「Europe」, 在身份上, 能夠跟「Chinese」相比的是「European」, 在文明上, 能夠跟「Chinese」相比的是「Christian」. 「German」這個大小的東西, 只能和「Cantonese」同級.

能夠跟文明上的「Chinese」相比的, 只有「Christendom」.
這才是同等級的東西.

所以西方在中世紀才能夠發起十字軍, 十字軍是由「基督教世界」發起的聖戰, 歐洲諸國, 即使語言不同, 血統不同, 民族不同, 不屬於同一個政治體制, 基督教這世界這概念卻讓他們集合出一股強大的力量, 並具有互相認同的感情.

這種力量才是中華的真正力量, 也是 eChina 和 eROC 強大魅力的來源.
要匯聚文明的力量, 用民族國家自然是矛盾不斷, 因為格局根本不夠, 民族國家這個規格只是一個守鄉的觀念.

最低限度需要是「帝國」, 「聯邦」或者「聯盟」.
現在的 eChina, 本質就是「聯邦」, 而今天 eC 和 eROC 的聯合戰線, 本質就是「聯盟」.
海外華人也好, 新加坡人, 香港人, 澳門人, 馬來西亞華人... 會能合作, 是因為文明的牽絆.

兼容並蓄, 能容納當中不同的思想, 不同的血統, 不同的國籍, 不同的語言, 不同的價值觀.
我們於焉強大.
若畫地自限, 自降身價, 那我們就會導致自己人 NE 自己人.
為甚麼自己人會內戰起來? 那先撫心自問, 大家心裡的東西有沒有把對方的合理存在包括在內?
若觀念上根本否定了對方的存在價值, 那不戰起來才有鬼.

這一點也不稀奇, 因為我們怎看自己, 就像是拿著甚麼容量去裝水, 拿著一隻杯子又怎裝得下一桶子的水? 你裝得這一些, 另一些就要倒掉, 要不, 你就把整桶水打翻, 把水漏到只剩一個杯的大小.

問題不在於水, 而是你只能拿著一隻杯. 器量多少, 我們就多強大, 器量越窄, 我們就越弱小.
兼容越多的人, 我們就越強大, 對人有越多挑剔, 我們就越弱小.

在電子民國的這裡, 我們更接近事情的本質.
這個遊戲悶蛋得很, 可是誰會否認, 在衝突之後, 能達成信任和向盟合作, 這件事的意義有多偉大?
能形成這種成就, 正是這裡的人觀念已超越 RL 的證明.

在這裡不用依賴「統治」這種粗糙的聯合,
而是「認同」這一種細緻的凝聚.
難得玩個遊戲能學到重要的事物, 就不要浪費掉這遊戲對大家的教育.

若捨棄了「絆」, 即使你拿著甚麼權力, 你也不會有任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