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 狹路相逢勇者勝

Day 1,420, 20:15 Published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by chenglap

狹路相逢勇者勝.

在任何爭戰時, 我們很容易就產生「不可能打贏」的結論, 這種結論, 是我們這種社會長久教出來, 使我們比別人更容易屈服的理論.

我少年的時候, 試過跟看起來比我高壯的人打架, 那怎看都不可能打得贏.
在我們被教育的理念中, 既然都打不贏, 為何要冒著受傷的危險呢? 不如及早投降.

如果我真的這樣做, 對方就是不費一兵一卒, 就可以使我屈服了. 而以後, 我會有一天比他強, 終有一天反擊嗎? 不會的, 他現在比我高壯, 未來只怕也是, 那似乎是我永遠屈服了.

所以我沒接受這點, 結論是, 我偷襲了對方, 給對方一個很重的教訓, 最後退縮的是對方. 如果他認真去打, 我想我還是打不贏, 但這次算我贏了, 為甚麼呢? 是因為退縮. 退縮的一方就是輸, 不論你多少的本錢讓你退下去.

而退縮的原因, 就是「害怕受到不值得的傷害」.

是的他可以打贏我, 他也比我強, 可是我夠凶狠的話, 打中他的鼻, 打掉他的牙齒也是沒問題的, 受到了的傷害是切實的, 一旦戰爭雙方都會受傷, 就算你很強, 想要完全不受傷之下就能夠打贏,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固然會擊敗你, 你對他的傷害也是無法彌補的, 只要害怕受傷, 再強的一方也會撤退.

所以越南可以驅逐美國, 那不在於越南比美國強, 而是在於, 當時美國比越南害怕受傷害. 並認為不值得在越南承受這種傷害. 倒過來說, 美國打越南為何要輸, 為何要撤兵呢? 因為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戰勝的決心, 就只是想教訓一下北越, 陸軍都不過北越邊境, 換句話說, 美國並不是「很想贏」, 只是「不想輸」, 抱著這種心態的結果, 那就是輸得徹底.

當然, 要投入這種打架, 就要有自己也承受很大傷害的覺悟.

戰爭, 在物理力量之外還有精神力量.
戰爭並不是大家拿出數字比一比, 誰大之後就不用打了, 而是看誰比較有決心去贏.
特別是電子民國, 在戰爭中不會死人, 這點就更顯然.

堅壁清野, 焦土政策, 一旦投入戰爭, 就應該要有全域盡墨的覺悟, 維持我們戰鬥下去的並不是領土和資源, 而是不畏犧牲的戰鬥精神. 黃埔精神當中的「團結, 奮鬥, 肯犧牲」, 聽起來像八股文, 但完全切實.

若沒有這種覺悟, 我們永遠不可能強大的. 害怕受到傷害, 就不可能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