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C視角 Issue 10, 社論] 淺談國家與政治

Day 1,334, 17:19 Published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by Veronica Lin

這篇文章可能比較悶一點,主要是觀察了國內的一些現象有感而發。e世界的選舉比現實要頻繁的多,因此爭議也不停。不論在那個世界,選舉都是一種反應民意的管道,但選舉是可以被操弄的,如前文所提,人類理性嗎?

跳出問題來看,我們先想想國家是什麼,是怎樣的一個存在。還記得小時候我們被教育「沒有國那裡有家」,我希望大家試著反過來想「沒有家那裡有國」。國家是由一群人所組成,所以人該當是主體,回想文藝復興時期,最強調的不就是回歸人文精神嗎?一群野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各有各自的需求與喜好,但這些需求如果都由每個人獨自去完成,會是件多麼沒效率的事,後來人類學會了分工,因此慢慢的就產生所謂的組織,當組織變大時,就慢慢發展成所謂的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人越來越多,除了每個人要的不同,資訊也越來越雜,傳遞相對更難,於是誕生了許多問題。

既然選了國家制度,那在國家的框架底下看,國家對人的意義是什麼?今天我們會談選舉講民主,而之所以要談選舉講民主,就是因為國家無法針對所有人的喜好去達到每個人心裡的最佳狀態,所以才找到這個方式去嘗試所謂「公平公正」的分配利益。好的,那麼得到選舉勝利的一方將得以實現自己對國家所規劃的方針,那象徵了多數人的支持。如此,這就叫做民主嗎?我認為這與民主還是有段距離的,頂多只是一種制度上、或形式上的民主,很容易流於集體平庸與多數暴力等。

談民主,我想有個課題更為重要─就是讓每個人都瞭解民主。所以在談國家前,我們先談談個人,我先問,你是誰?你喜歡什麼?你想要什麼?你信仰什麼?你認為國家該是什麼樣的存在?你所認為的國家是長什麼模樣?如果這些題目都能很明確的回答出來,那表示你開始成為了一個合格的選民。為什麼這些問題很重要?簡單說,這些東西是構成一個人價值觀的重要元素。為什麼在釐清國家前要先釐清個人?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國家嗎?若把這個問題丟給中世紀的歐洲居民,他們會告訴你,我信仰上帝,我的存在就是為了榮耀上帝,所以一個國家該以宗教為優先,才有後來的許多宗教戰爭;同樣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等,這些信仰都往往成為當代國家與民眾在探討政治時非常主要的議題。所以這些問題重不重要?

當人思考過這些,瞭解了各種主義的好壞優缺點後,並不代表足以擔起對國家未來的決策。那下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好壞?什麼是優缺?這兩個問題好像很怪,其實不然,其實這才是最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影響我們對事情好壞的看法?免不了的有集體意識的影響,免不了的有個人的價值觀,其它還有如前文所提到的框架效應等,太多太多。事物本身沒有所謂好壞,而你的信仰會決定你的價值觀,所以只有透過人與思考,才有好與壞的感覺。當一件事與個人的喜好符合度越高,也許就可以稱這件事是好事,反之則稱作壞事。所以問題還是在於人的思考,那又免不了複雜了,例如有些決策對短期有利,但對長期是種傷害;有些食物看起來很好吃,但一與其他東西產生聯想可以立刻覺得很噁心。而真正產生問題的,往往都難以在當下看出,那問題又來了─「什麼叫做問題?」。當然,我們也不鬼打牆的一直問下去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想。

再回到前文聊過的框架效應,似乎大家蠻有興趣的,有時人真的一不小心就掉到思考的陷阱裡了,看看下面這張圖:



當你花30元買飲料,如果店家給你的是左邊這杯,你所反應出來的滿足程度是多少?如果店家給你的是右邊這杯飲料,你所反應出來的滿足程度又是多少?今天受限於書寫形式,只能把兩杯合在一起給大家看,如果是分開,大家可以給朋友玩玩看。然後再想想,廣告可不可以這樣玩?政策可不可以這樣解釋?

講完個人,回到講集體,講國家。但這免不了又得涉及到個人,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快樂度、滿足度提到最高,那結果勢必造成團體裡的人的快樂與滿足都被剝奪。用最簡單的例子,今天某A好想殺人,於是就把某B殺了,如此某B的快樂與滿足呢?彌爾說過絕對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限的。在討論政策時,請先放下攻擊的語氣,先有尊重與瞭解。很多時候辯論根本沒有必要,問題只是出自於對另一方意見與思緒的不瞭解,或者說沒有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國家是一個團體,決策免不了爭議,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先放下對對方的成見再重新溝通、思考問題?

最後,你有強烈的政黨傾向嗎?請先放下他,先去瞭解你自己與你想要什麼,當你再拿起來的時候,相信那樣的決定就真的屬於你自己。你有國家認同嗎?先放下它仔細想想自己要什麼,等你回國頭再拿起時,你才是真的由自己出發去愛你的國家,而不是被外在的言論所操弄出來的幻覺。回到RL,你是先受到藍綠的影響才認為國家該怎麼走,還是先有自己對自己與對國家的看法,才選擇接近藍或接近綠?就這點來說,我認為台灣今天只有制度上民主了,但我們的思想仍在囚籠裡,還是半吊子的民主,如果我們就此滿足,那我們的民主也就這樣了。如果你愛臺灣,那你愛臺灣的方式不是就是”愛”臺灣,而該是你得先知道自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