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地亞圍魏救趙,中國宜「聲東擊西」

Day 1,377, 07:44 Published in China China by Daniel Au Yeung
【中國獨立報社評】
克羅地亞「圍魏救趙」,中國宜「聲東擊西」

2011年8月28日,Day1376

「巴爾幹半島爭議」一石擊起千層浪,國際形勢急遽變化,打破原本沈寂的悶局。根據最新國際通訊顯示,克羅地亞出乎意料地成功攻下塞爾維亞北部伏伊伏丁那(Vojvodina),保加利亞成功衛國,為EDEN陣營帶來一個具有深刻象徵意義的捷報。

今天克羅地亞的軍事干預行動明顯上演了一場「圍魏救趙」的劇目,成功進入塞國神聖難以侵犯的領土。但這似乎都只是兩大陣容對峙的開始。如果克克條件許可的話,下一步應該是攻擊東塞爾維亞,即Eastern Serbia。由於塞國首都位於在略西的貝爾格勒 (Belgrade)。假如克羅地亞成功令東塞爾維亞陷落,將完全中斷塞國通往東部的羅馬尼亞及烏克蘭的殖民地。經濟資源和由九全減至五種。如果配合波黑起義成功,將再減至四種,從而對其經濟給予打擊。另外,亦都可以舒緩其他被佔國家的壓力,特別是羅馬尼亞、烏克蘭及波黑,部份起義戰成功了。當然,由於敵方底子仍厚,因此部份起義戰未見奏效。

接著,假如克羅地亞成功,第二步應該攻擊Western Serbia。克羅地亞可以順手增加鋼鐵資源,同時孤立塞爾維亞首都,削減對方資源至三種。

至於保加利亞─馬其頓本土的戰爭,除非我方有信心勝出,否則應該完全放棄避免消耗力量。因此即使馬其頓在歐洲勝出勝出,都對大局無礙,亦都不會增加馬其頓資源,因此已經是遠離巴爾幹半島的非洲國家。

至於中國呢?又打醬油?中方直接以MPP援助東歐絕對是重中之重,不過中國也需要向邊境開戰,實行「以戰養戰」的國家政策。所謂以戰養戰,就是為了長期維持中國的士氣。由於近來邊境無戰事,士氣低落,引發國民不滿;中方當局宜早日處理,而攻打伊朗一事變得如戰在弦。

不得不提的是,今天中國發生新人潮。中國長遠要鞏固這批新的人力資源能,必須要有令人同仇敵愾的作戰目標才能維持下去。西進伊朗,不僅符合民意,亦都是關乎對抗及分散ONE集團力量的行動。中國要配合克羅地亞,其所針對伊朗行動大體上應該稱為「聲東擊西」;所謂「聲東擊西」,簡而言之就是表面上中國攻伊是想建立一條打通歐洲的大橋,但實際上應該只是想迫土耳其及伊朗的力量轉移到東線,從而減輕西線的壓力。中國未來的主力,應該仍然放在西線的「克塞戰爭」,以及放在援助東歐的羅馬尼亞及烏克蘭身上。讓我方歐洲國家復興是首要任務。至於伊朗的戰爭,不能是一場浪費中國力量的戰爭,浪費的應該是對方。正如昨天所提及,中國攻伊有七個應該考慮攻佔的地區。但實際上中國只需要「速戰速決」攻下其中兩個關鍵地方,已經達到我方目標:一是攻下Sistan and Baluchistan,二是Hormozgan,而前者服務於後者。後者的重要性已經提及過,就是一場「經濟戰爭」。如果攻佔了Hormozgan,已經基本上達到中國的目的,就是切斷伊朗首都通往殖民地的通道,以及奪去其唯一本土的魚類資源。伊朗資源將由七種大減至三種,從而達到打擊對方經濟及轉移對方視線的目的。

至於中國是否真的要接壤領土到土耳其及歐洲,則需從長再議。畢竟勝負難料,而且要循序漸進,伊朗本身也是難以對付的國家,何況是一個與中國國力近乎持平的土耳其呢?

【中國獨立報 社評完畢】


名詞小百科: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二計。原文為:「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此計的意思是:與其攻打正面強大集中的敵人,不如退到敵人虛弱的後方;然後利用敵人的精銳正在攻打別的國家,並且兩軍相持不下時,趁機攻佔敵方的本土,迫使敵人退兵或分兵;然後尋找機會,消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