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觀點]台灣產業重組

Day 1,107, 02:29 Published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China by Kirk.Xu

基本情報來源:http://forum.erepublik.com/showthread.php/105378-New-types-of-Raw-Materials-discovered/page1

新的資源改版後,台灣擁有3個魚資源,以及1個橡膠資源。這兩種資源都是輔助用的,本身不像是小麥、鐵礦、石油這三種資源能夠直接對採集業加乘25%,即使是製造業,也只各自對麵包還有武器工廠加乘5%。假設在國土沒有變動的情況,台灣的產業將會如何重組?


採集廠的春天來臨

在這之前,台灣之所以不適合生產小麥或石油或石材,是因為即使石油或石材,與其他國家相比也只有其一半的生產產量。現在改版後,不管是小麥或鐵礦或石油(石材即將廢止不予討論),台灣最多只會比其他國家少25%的產量優勢。更何況許多原本的小麥生產大國,現在採集效率是與台灣一樣的,而那些國家的採集工廠數量雖然很多,但躉售市場的需求量更大。

也就是說,現在原本的傳統糧食大國,採集量都減產75%-100%,這不足的市場大餅,也許台灣可以幫忙出一份力量。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鐵礦採集業還有石油採集業身上。同時ADMIN也宣布,因應原本採集廠所適用產地在改版後變得不再有生產優勢,擁有工廠的老闆將可以個人帳號所在國為依據,變換工廠所在地。假若這個遷移機會出現,我希望各位台灣籍的老闆可以把工廠遷到台灣,厚植台灣產業實力。

工廠與產業將集團化

同時考慮到避免工廠遷移造成系統邏輯矛盾,經理人將可以在同一個類型工廠擁有數個公司。這個變化衍伸出來的就是以後不需要多花G去辦新的組織號,也可以實現產業大亨的夢想。雖然組織號還是有難以取代的功用,就是多出來的儲存空間還有跨國走私的方便性。但為了多開公司而去新開的組織號,這樣的理由顯然將會消失了。

製造業將會蕭條一段時間

既然採集業出現比較利益,不可避免受到衝擊的就是台灣的製造業。假設不換地,勞動量不變,採集工廠所需要的人力當然來自製造工廠。而製造工廠除了面臨採集廠的挖腳挑戰,也同時面對生產效率不如大國工廠的窘境。不管是麵包或是武器廠,台灣將都只會有5%的效率加乘,比其他國家低了5-15%。此外,開國以來台灣勞工薪資向來偏低,還有華人節儉的民族性,在不是很攸關的戰場上,武器消費也不會太多。

金融市場順差加大

雖然原本製造業就是靠外銷以及走私低價商品到他國,來維持台灣消費市場的不足。購買原料時付出資金購買原料,然後銷售產品收回資金。這時的順逆差取決於國際產品市價周期。原料價上漲大於產品上漲就逆差,反之為順差。然而當台灣製造業原物料來源有辦法自產的情況下,進口原料的逆差會降低。所以可預見的將來,TWD將會消除貶值的預期,至於會不會升值,我需要保留意見,也許亦需要觀察台灣製造商品可以搶到多少國際市場。

工資的變化未定

雖然上述論點談到工人的就業會發生改變,然而消費市場必須看國際糧食與武器供需,如果ADMIN把生產公式設計得很好,這樣一來國際生產與國際消費將會維持現在的價量。會改變的只有台灣的商品市場供需。而且是原本製造工廠的工人轉而去採集工廠,導致商品因為國內供給不足而價格上揚。這樣一來,工廠搶人大戰所出現的工資上升,能不能超過商品售價上升,還在未定之天。

總之,新的變化來臨,除非決定不玩,不然還是只能接受變化。理性的討論並且廣泛收集情報,才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不需要急於決策。就算要換地,台灣與美國的MPP還有好幾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