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日記-特刊]國考準備心得&升學雜談(?)

Day 1,944, 03:07 Published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by Yech

老實說,其實自己寫起來有點虛。因為就準備國考來說,其實我真的有點混啊!
不過既然有些人都問了,還是提供一些準備心得好了,雖然我自己做的不太徹底XD
(也可以順便寫給那些問我到底怎麼準備的補習班同學😛)

不過寫完發現不知不覺又變萬言書了...
不想看完的,我就把重點濃縮在這裡吧!



要預習,補習才會事半功倍。
老師教的一切不必照單全收,理解最重要。
找伴一起唸,讀書計畫以大方向為原則,記得做題目。
不要熬夜唸書,有效率的一小時遠勝沒效率的三小時。休閒適度要有節制。
考前作息調整到考試模式,有效的利用模擬測驗做好面對考試的準備。
進了考場就要全神貫注,不要輕易被其他狀況影響自己。




至於不認真是怎麼考上的? 這個最後再說XD



因為這整篇都和EREP無關,所以先來擺個簡單的圖和分析充一下門面。
下圖是目前波波和匈奴目前在毛子的進軍方向。



西西伯利亞已近在眼前,波波卻連兩次NE戰都選擇先繼續掃盪烏拉山以西的殘餘領土,讓許多人不解。
而匈奴則是在NE通過後,沿羅斯托夫-巴庫一線進攻北高加索,先搶下石油資源。(這樣匈奴就9全了)

波波的考量,在情報不足的情況下難以判斷,有好幾種可能。
我個人目前的猜測是波波想要等匈奴跟上之後再一起打eC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然這只是個人猜測。也有可能匈奴純粹只是想拿石油,波波只是想慢慢和毛子玩也都不一定。
(備註:這段是昨天打的,現在波波已經在進攻伏爾加-維亞特卡地區了。)



在進入國考準備心得之前,我想先寫一些和升學有關的雜談。
因為考國考是畢業之後的事,但升學卻是從國中高中就會面對的問題。
你在升學時做的決定,就會影響到你未來的發展了。

不過我要先聲明的是,我以下所說的東西,並未考慮到面對升學抉擇時,可能會面臨父母親友師長的各方勸說、壓力、甚至是強迫命令等等。

要國中生思考這個好像有點太早了。不過在台灣,現在大學滿街都是,連碩士都人滿為患的情況下,學歷真的很重要嗎?
比起學歷,有一技之長也許更有用,能力比學歷重要。
雖然我自己是唸大學,不過我覺得對於不擅長唸書或填鴉式考試的人來說,其實不一定要走普通高中-大學的路線。考量自己的興趣及專長在哪,往相對應的技職體系發展培養專業技能,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而如果是走普通高中-大學路線的話,我覺得最慢高二就要思考未來大學的目標在哪了。
以我來說,我唸高中的時候學校有發一張介紹各大學校系的光碟,當時我仔細看了兩遍,初步了解各系主要的內容以及未來工作出路之後,我就決定要以會計系為目標了。因為我從小就對數字很有興趣(是數字,不是數學),而會計本身就是在處理財務資訊等和數字有關的資料,且會計系出路又廣。

當然,如果你唸普通高中,而且目標是考大學的話,在能維持適當休息,不給自己太大壓力的情況下,該唸的書該做的練習還是盡量去做,盡可能考好一點吧。考好對自己並無壞處,畢竟考好一點總是比較能給父母交代嘛(而且如果好到一定程度還有機會拿獎學金,或是父母給獎勵之類的)。最重要的是,升學考試考得越好,選擇校系志願時的空間就越大。
至於選填志願時,我覺得應該優先考量你想唸什麼科系,而不是考量能選到最高分的校系或學校因素(例如遠近/公私立)等。

總之,在你能自己決定的範圍內盡可能多思考多想清楚,不要人云亦云。我運氣很好的是從升國中以來的升學決策,我爸媽都尊重不太干涉(雖然我爸當時對於我不和現任及前任RL總統唸同一個校系似乎有點遺憾)。當父母想法和你不一樣的時候就在已經收集足夠資訊並想清楚的情況下去討論吧,真的沒辦法必須妥協,也要多少要替自己爭取到一些權益。



在決定考國考前,當然要先想清楚考國考的動因,自己想要什麼等等,這已經是職涯規劃的一部份了。
以我來說呢,我會決定考國考,考慮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之前在事務所工時太長,希望能有個上班時間比較穩定,至少讓我能有自己時間的工作。
2.如果進一般企業當會計,以現在的趨勢很有可能都必須要去大陸當台幹,而我希望留在台灣工作。
3.雖然會計系也可以轉往財金方面發展,不過我比較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4.本身擅長考試,透過考試取得工作是個適合的方式。

當然每個人有不同的考慮因素,下決定前先思考清楚。


接下來才算進入正題:



一、決定考試類科與級別

在決定要參加國考後,首先當然是要決定你要考什麼類科與級別。
級別的部份,一級二級就不考慮了,不是年年有,缺都很少,而且有學歷限制,一級是要博士以上才能考,二級是碩士以上。
一般來說就是三級(高考,大學以上)、四級(普考,高中以上)及五級(初考,國中以上)。五級初考我不列入這邊討論範圍,因為全部選擇題。
不要以為全部選擇題好考,事實上全部選擇題反而難考,因為你幾乎沒有犯錯空間,錄取率也很低,薪水也比較低。

類科的部份,就和我前面提的升學雜談一樣,你一樣要先去了解你想考的類科未來工作內容大概是什麼,以及考試的科目。
三級和四級都有兩科共同科目是所有考生都要考的,就是國文(含作文及公文)與法學緒論及英文。至於專業科目則是依各類科而有所不同,以我的會計類科來說,三級有6個專業科目,四級只有4個專業科目。其他類科我不清楚,但專業科目的應該大多是三級6科,四級4科。

選擇自己可能比較有興趣唸的科目,或著和大學就讀科系相關的類科來考,準備起來自然是比較容易一點,和非本科系的人相比當然會有優勢。
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要先放個升學雜談的原因,如果升學時本來就是選擇比較符合自己性向的科系,將來要轉公職準備考試也比較容易。


二、補習前的準備

在決定考試類科後,有的人可能會不補習自己唸,但一般來說,我認為有補習還是比較好。為什麼有補習比較好我就不在這邊討論了,用正常的邏輯去推論答案差不多就出來了。我以下就都以全職考生為出發點來做討論。

基本上對補習班的選擇...我想這也不用多說,就上網去查查評價,直接去補習班了解課程內容,去試聽感覺一下。
我個人是覺得以會計類科的考試來說,我上的補習班算是滿不錯的,有需要的再私信討論。

這部份真正要講的重點,是從決定參加國考到補習班開始上課前,這段時間的準備。
等到開始上補習班才開始唸書,我覺得太慢了。當你決定考國考之後,就應該自己先去買書來看(不管是教科書或著是補習班出的書都可以,法科的話至少先看過法條)。
因為自己有先預習,你去補習班上課聽老師講才會更有概念,補習的過程也會覺得更輕鬆,壓力也比較小。
就算自己預習時看不懂,也可以透過補習班上課的過程豁然開朗,或著可以再去問老師。
如果你沒有自己先看過書,完全沒有概念就去補習,有時候補習班老師上課講很快,你沒辦法在上課第一次聽就吸收,這樣補習的效果就會打折扣,而且壓力會更大,也更花費精神聽課,更容易累。

總之,在開始補習前就要先買書來看先預習,預習時不用花太多精神去鑽牛角尖,重點是先有個大概的概念就行了。


三、補習班上課時的心態
我們花錢去補習,就是為了要考上,要謹記這一點,所以要認真並盡量不翹課是必然的。
但這不代表老師說的就要全部照單全收,也不代表老師寫的東西就要全部抄到筆記裡。

我不會特別另外抄筆記,我只把一些覺得要註明的要點直接記在講義或課本上。而且我只抄我覺得有必要,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如果老師黑板上寫的東西我覺得是很一般很NORMAL,不需要註明我也知道的東西,我就不會浪費時間抄。
同理,老師說的話我也不會全部聽進去。有些老師為了完整起見,還會和大家講不同的做法,但如果覺得不必要我就不會聽進去,因為聽太多種解題方式有時反而是增加自己的負擔,讓自己更混亂而已。或著是老師認為某些題目用A法解題比較好,但我習慣都用B法解而且都沒問題,我還是會按照自己習慣的B法解。

另外一點,老師也不是完全都不會出錯。有時候老師可能黑板寫對但講出來時出現口誤,或是講的是對的但黑板上卻不小心筆誤寫錯。這種情況也要會自己判斷,而不是傻傻的就把老師不小心口誤或筆誤的東西也照抄進去,這種口誤或筆誤有時候去對照課本或講義其實是很清楚的。

補習班我比較熟的同學裡面,有人比我認真許多,筆記抄的滿滿滿,甚至還拿平板拍照,還會錄音回家聽。但問題是,筆記抄了那麼多,上完課卻還是常常不懂老師剛剛上課講的內容,那抄那麼多有什麼用? 明明用B法就可以解的題目,卻因為聽了老師額外講A法和C法,搞不懂C法的內容,反而讓自己陷入混亂,沒必要嘛!

理解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錄音,我覺得很多科目光聽聲音,沒配合老師黑板上的畫面,幫助有限。

所以我只抄必要的內容,只聽進能幫助理解及記憶的話,而且我從不錄音(反正也不會聽,也沒時間聽),把聽的時間留下來去思考理解課程內容比較有意義。若上完課真的還聽不懂,問其他同學或是直接問老師都比重聽錄音有效率。

總之,去補習班上課是為了幫助我們的考試,並不代表老師教的一切都要全部照單全收,理解最重要,要會自己判斷。
如果不會判斷,要先抄的滿滿滿也是可以,但之後複習的時候要會自己整理吸收。


四、平時的複習及讀書計畫

真的要以國考為目標的話,當然平時也要很認真的複習唸書...(汗)
我個人習慣是去圖書館安靜的唸書,另外我覺得有伴一起唸會比較好。
一起唸的重點不是互相研究功課,可以各唸各的進度,甚至找不同類科的考生一起唸也可以。找伴一起唸的目的主要是互相督促避免偷懶,當一方因為考試壓力而情緒不穩時,另一方也可以適當安撫。

我這次國考雖然都是自己一個人唸,不過之前準備會計師考試時就是和大學的朋友一起唸。當時我們也是各唸各的,但我朋友不時就會覺得自己準備快來不及而開始煩躁,我就會安撫他(安撫別人反而讓個性也有點急躁的自己可以跟著安定下來),最後我過了6科他過了4科,結果都不錯。

讀書計劃的話可以做,但不需要擬訂的太詳細,只要訂好一週的概略進度,以及每天大概要唸幾個小時或幾科就好了。不必詳細到規定星期一要唸A/B/C三科,甚至是幾點到幾點要唸哪一科,綁的太死反而會造成壓力。當然,這還是要看人,有的人可能喜歡訂那麼詳細才能達到效果。
如果以1年的準備時間來說的話,我覺得全部的科目至少要在半年內跑完第一輪,考前三個月前至少要跑完兩輪,考前三個月開始每個月至少要拿兩份歷屆試題來模擬考練習。考前準備後面第六點再詳述。

至於要在哪唸比較好,或著是唸書時要不要聽音樂這些問題,就端看個人的感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讀書的感覺就對了。像我是幾乎都要先喝一杯咖啡才會有唸書的FU。

對了,切記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我是指不能光看書,也要動筆做題目練習。尤其申論題,雖然我自己也滿討厭寫的(笑),很花腦力又寫的手很酸,但平時不多少練一下申論題,考試時猛然看到題目你很容易不知道如何下筆回答,更枉論什麼作答技巧了。光看題目解答不自己動筆練習寫是沒用的。

總之,建議找伴一起唸書,讀書計畫以大方向為原則概略擬訂,記得要做題目。


五、作息及休閒

作息當然是要正常,我並不主張為了趕進度或是因為太拼而唸到三更半夜,沒必要。
比起唸到昏天暗地,都不知道自己在唸什麼,字看過去腦筋卻根本沒運轉沒理解,只是浪費時間。
我寧可睡飽,在精神狀況良好的時候快速的唸完並理解內容。

至於休閒...除非你真的有辦法完全不做任何休閒活動,365天都可以不間斷持續認真而不會感到壓力,還是要有適當的休閒。但是真的要以國考為目標的話,千萬不能像我這樣還花那麼多時間在erep上...(汗

適度的休閒對大多人來說是必要,但必須能夠自我控制,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說有伴一起唸書會比較好的原因,有人可以一起督促。以我當時準備會計師考試來說,我是每週固定休息一天,然後每週固定一天下午會去運動。

總之,沒必要熬夜唸書,盡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效率的一小時遠勝沒效率的三小時。休閒則是適度要有節制。


六、考前衝刺準備

考前衝刺的階段,重點在對於考古題的演練以及調整作息。

我考前開始拿歷屆試題來做模擬考時,我是完全參照該次考試表定的各科順序時間來依序練習。例如第一天的第一節都是早上9~11點考國文,我就是第一天的9~11點做一份國文的歷屆試題。根據各節考試時間按表操課的演練,讓自己的作息和心態逐漸調整進入考試狀態。
而睡眠及飲食時間在考前兩週也要開始調整。因為早上都是9點開始考,原則上最晚7點起床(視交通時間而定),因此要把睡眠時間逐漸往前調到12點左右。而考前我飲食就會很規律,要避免考前因為飲食太亂造成身體出現狀況。

在考前衝刺的期間,尤其是最後兩週的時間,不建議再花太多時間去唸課本講義或是做太多題目了。因為如果你花一年時間準備,到最後兩週一個月時,基本上你練習量應該已經夠多了,課程也至少該跑過兩輪了。

這時候的重點應該放在考古題模擬演練,除了我前面所提按表操課以外,更重要的是做完之後的徹底檢討,不是花時間狂做就好。連對的題目也要再檢討,有發現任何自己有點忘記或不太熟的地方就整理起來,考前要再看課本或是再做題目就只針對自己還不夠熟練的部份。
(但是太過艱深或太過細節的部份不必浪費時間,比較冷門的題型就算你不會,大部份人也都不會,把基本的重要觀念都熟練,基本分該拿的穩穩拿下才重要。)

總之,考前最後兩週到一個月要把作息完全調整到考試模式,並有效的利用模擬測驗做好面對考試的準備。


七、考場

進考場開始考試只有兩個重點。保持精神集中專注,以及飲食盡量簡單輕便。

保持精神集中專注,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每次國考時,還是會在PTT上看到一些人抱怨同考場的考生聲音很大而被干擾影響等等的文章,就知道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以我們會計類科來說,有一半的科目可以使用計算機,所以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抱怨其他考生有意無意很大力的按(敲)計算機的文章。

不過要記住,我們參加考試不只是和別人競爭,也是和自己競爭。在考場上真正要在意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況且當你很徹底專注在眼前的考卷及題目時,還有辦法意識到週遭的雜音嗎? 至少在我腦筋專心在運轉思考如何下筆計算解題時,基本上我是聽不到週遭的雜音的。
當然也可以利用耳塞等工具幫助自己,我記得現在國考經過監考官同意是可以用耳塞的。(不過我自己是不用的)

另外作答時間也要注意,不能在一題上花太多的時間,應該先跳過就要果斷跳過。但是如果有題目要跳過,畫卡要注意,要是在畫卡上出問題杯具那可笑不出來。

至於飲食盡量簡單輕便,主要也是避免考試期間因為飲食造成身體上的狀況。以我來說,我考試期間的午餐很固定,幾乎都是小七的麵包或三角飯糰+半瓶咖啡。

最後就是交通問題。都花那麼多錢補習,目的就是要取得這份薪水不錯又穩定的公職。因此在交通上請不要吝惜花錢,請以能幫助你維持最佳狀態為原則。

總之,當進了考場就是要全神貫注,不要輕易被其他狀況影響自己。


八、個人技巧及多版本問題

最後就是個人在做題目練習時的技巧,以及其他兩個議題。

1.交叉式練習:這是我個人習慣做練習的方式。
舉例來說,一般人可能是看完第1章之後,就做第1章的練習然後檢討。
但我的方式是,看完第1~2章之後,才做第1章的練習。接著先看完第3章,才回頭來檢討第1章做完的練習。
(有時甚至是先做第2章的練習,再去檢討第1章做完的練習。)

因為我自己覺得,看完馬上做完練習題,感覺就像是先翻過解答再去做題目一樣,記憶是比較短期的,容易消失。
但透過交叉式練習的方式,看完第2章時,離唸完第1章已經有段時間。這時去做第1章的題目時,就必須從腦中挖掘比較久一點的記憶,如果這時你還能記得,代表你的記憶已經比較牢固,不像短期記憶容易消失。而做完題目不馬上檢討,而是再隔一段時間才來檢討,也是相同的道理,除了增加你記憶的可靠性外,透過這樣間隔時間重新再思考的過程,也可以更加深印象。

當然我上面舉的例子是單科的。我們國考有很多科要準備,能各科這樣交叉練習當然更有效果。不過間隔時間也不能太長,如果間隔時間太長反而會因為相隔太久而失去大部份記憶,反而會有反效果。我覺得從唸完章節內容到做題目的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3天。

這算是個人提供的參考,大家還是可以有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2.多種版本:
某些科目可能因為有不同教授的見解,導致在某些章節會有不同的版本或解法。而有些補習班老師很認真教學,也收集了很完整的資料,為了避免考試時可能出現不同版本的題目,會把這不同的兩種甚至更多種版本都告訴學生。

但是我認為其實我們不需要學習那麼多版本。學一套主流的,其實就夠了。考試就算真的出了不同版本的題目,這種爭議題比例通常也不高,你只要把一套讀到精,你就足夠考上了,何必花額外力氣學其他版本? 還可能讓你原本已經很清楚的觀念被混淆,反而失去本來可以穩穩拿到的基本分。再者,如果真的出現這種爭議題目,和其他主流版本答案有出入的,往往都有機會透過申復而變成送分。



最後來說說自覺不認真但還是考上的心得:

不認真還考上當然是有一些因素配合的,列示如下:

1.本科優勢:
來考會計類科的人,其實有滿多非本科系的,尤其是企管系很多會跑來考。相對於外科系,身為本科系的學生在6科專業科目中就有一半佔優勢-中會/成管會/審計,這三科大學就已經學過,就算大學很混,至少比較有sense,有一定的基礎。簡單的說就是準備起來相對輕鬆。
事實上我這次地特其他三科專業科目都不及格(38/48/56),但是中成審這三科本科我全都及格(62/82/82),還有兩科80以上。

2.實務優勢:
我有3年事務所工作經驗,在事務所都是做審計查核工作。就算都是本科出身,有過事務所實務經驗的人比起沒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在審計這科上還是有很大優勢。(因為在事務所工作一年到頭幾乎無法脫離審計觀念)

3.觀念優勢:
我確實是不認真.但這是指從去年9月高考放榜以後,我很少複習做題目。但是大部份的科目我在去年5~9月間就已經有在補習班上過一輪了,而且非本科的財政/政會/會法我有先預習,所以補習班上課內容我幾乎都聽的懂,我缺少的只是複習和做題目,但我還是持續有去補習班上課,專業科目的"觀念"我大體上都還有印象。
因此非本科的財政/政會雖然因為缺乏練習導致申論題大爆炸(4/8 ),但容易靠觀念拿分的選擇題都還拿了35分(34/40)以上。

所以我才會強調要先預習,以及上課不是照單全收,理解最重要等說法。

4.考區選擇:
高普考沒有考區選擇的問題,這是只有地特才會出現的狀況。
因為台中區這次地特沒開三等會計,所以我選擇考區時以最有機會考上為考量依據,考慮到雙北一向報名人數多錄取分數也高,最靠近台中的彰投區也應該會因為台中沒開缺而人數大增,高雄也應該會因為台南沒開缺而人數大增,因此選擇了今年開缺比往年多,歷年錄取分數不算太高,離台北又近的桃園區。
後來查了考選部的考試統計,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前面提到的雙北/彰投/高雄錄取分數都比桃園高了3~5分。

5.考運:
考運就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了。地特前回台中拿准考證時有去南屯文昌廟拜拜,當時祈禱時有說這次應該是考不上,希望保佑我能發揮自己有準備到的水準就好,沒想到就考上了😛
平均分數比我自己預期的要高一點點,但桃園錄取分數比我想像的還要低XD
審計申論拿到36分真的是考運...聽其他人也覺得這次審計申論改的有點鬆。
總之平時多做好事積陰德(?)



通常寫到那麼長的心得文我都會有派包
不過這次沒有XD
等分發後併同4萬力一起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