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tamed] [電影評論] 蜘蛛人3──粉飾傳記中主角Peter的罪與救贖/加映三偏廢文一篇廣告

Day 2,080, 09:05 Published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by Pallas Landan

很久沒有出刊了。回頭看看以前衝動寫過的東西實在很爛,不過畢竟是已經發行的內容,也就只能晾在那做為存證。

六月底開始試著帶WOT團,老人與新人眾志成城把人數拉回解散重組前的六、七成;七月開始GW2間斷著跟著公會團練。原本打算在九月初之前把這兩項做好,沒想到八月剛要開始就略顯倦怠了。

寫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算是調劑吧。先前排的專題文就先往後拖了。

-

[電影評論] 蜘蛛人3──粉飾傳記中主角Peter的罪與救贖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在去吃泰式料理的路上想到蜘蛛人3當中主角Peter Parker的「黑化(無誤)」。明明看這部片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不過也因對如此,基本上這篇是靠記憶加上少量資料輔助而成,如有疏漏請指證(鞠躬)。

劇本結構一如多數的商業大片,主角原本一切平靜順遂,卻突逢變故,逼得他必須努力克服才能有圓滿結局。蜘蛛人3當中的變故在於殺死他叔父的兇手潛逃,以及已經知道Peter身分的過往摯友Harry Osborn橫刀奪愛搶走Mary Jane
(至少他是這樣以為的),於是激起主角內心的仇恨。或者說,「仇恨」便是Peter需要努力克服的困境。

然而片中以不明的黑色黏液,來作為Peter心中對殺掉自己叔父兇手Sandman、以及對情敵Harry仇恨的具象表徵(參考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當中不同版本的故事是如何層層堆疊──有意或無意地)。這樣的劇情設定給了超級英雄一個很好的開脫、卸責的藉口──儘管觀眾可以看見是什麼樣的原因脈絡激起Peter心中的仇恨,因而給予相當程度的同情,編劇(或者這是原版漫畫中就有的劇情我不知道)依然決定創造一個外來、附著性的不明物體,將Peter自己心中創造出來的仇恨給客體化,好像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外在因素使得原本善良的超級英雄/鄰家男孩變成掌握超能力的怪獸。

於是全片的前半段便像是一本作者為了「偉人」粉飾錯誤而編造的不實傳記──一個至善的人,因為外在且存於現實面的不可抗拒因素,做出了罪惡的決定或行為。為了讓「這個被賦予形象後的「仇恨」是個外來因素(具象化與客體化)」的宣稱顯得更加逼真可信,編劇還設計了隕石掉入公園、以及Peter指導教授檢驗顯微鏡底下的黑色黏液的橋段來為這黑色黏液添加背景資料。不過在誇張的將「仇恨」客體化與形象化的同時,編劇仍不忘其本質──報仇的慾望驅使人把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卻也更加暴戾,同時也會感染周遭的人。而稍後Peter則不管有沒有穿上黑衣都顯現了同樣的改變也已經無關緊要,觀眾已經被說服這不是他的錯──畢竟主角是代表正義的超級英雄啊。

稍後我們也可以看見Peter如何醒悟與獲得救贖。為了報復Mary Jane,Peter Park很中二地帶了與自己嫌隙深重、不斷想抹黑蜘蛛人為罪犯的記者Eddie Brock的女友:Gwen Stacy到Mary Jane工作的地方,卻被Eddie發現並認為兩人偷情,衝突過程中Park波及到Mary Jane,然後才驚覺自己的變化。然而一如多數的故事裡,美人都只是讓英雄浪子回頭的角色,卻不會真正解決問題本身。編劇象徵意味濃厚地選擇以教堂的鐘聲讓Peter決心痛苦地放下他的仇恨,卻讓仇恨掉落到直追Peter不捨的Brock身上,將他改造成Venom。

我們可以比照Eddie Brock(Venom)與Peter Parker(蜘蛛人)──同樣是為仇恨所困,他們的救贖道路與結果卻截然不同。Peter敲擊鋼管(相較於教堂的鐘聲)發出的共鳴確實讓Eddie Brock身上熱切的報仇慾望暫時平靜、冷卻、退散,卻無法使Eddie Brock醒悟或決心做出改變。你可以說Peter也許真的是個很爛的傳教士,但我們也不能怪他,畢竟從蜘蛛人1開始他的形象就是心思細膩卻不擅表達。更顯而易見的問題是Peter可以像是個中世紀騎士般在Mary Jane身上找到救贖,Eddie Brock卻只有一個被蜘蛛人搶走的女友(至少他一開始是這麼以為的),然而最後Eddie因此無法被救贖的後果是被炸的屍骨無存,蜘蛛人卻不必為他的中二負起責任,還有觀眾掌聲叫好,超級英雄的特權讓人興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Peter嬸嬸以及Peter在大學的指導教授的腳色。嬸嬸一頭花白的頭髮,以及對Peter關於仇恨的危險的告誡(Revenge is like a poisoin. It take us over, turn us into something ugly. 預告片上的翻譯是:仇恨就像病毒,引人入魔,讓人變得醜陋),反映了她作為這齣劇中智者、先知的角色。同時她也是個說書人,道出層層包裝筆下的真實含意,提醒你在這些超能力與視覺特效底下的結構有如李安的《Pi》片中血淋淋真實版的故事。

指導教授則又是另一種態度。學術、不帶主觀評判、甚至帶有知識的興奮的語調說出對仇恨的描述,好像把Peter的仇恨看做研究對象,不了解他的痛苦之餘卻又對自己的學生不免憐惜。他在片中的角色是如此的不重要代表的是另一種偏見──學術與理性的象牙塔對解決問題(在此片中,當然是Peter的仇恨)沒有幫助(看看Peter如何在教堂而非學院裡得到救贖)。

最後我們談談剩下的其他角色。Sandman在這集好像就只是一個為了視覺特效而存在的角色。沒有背景脈絡,只靠一句「我需要錢」的台詞來解釋,最後還要被蜘蛛人用自由意志、個人選擇來裱他、無視也拒提他面臨什麼樣的困境。他代表的就是大眾對都市罪犯的偏見,提供觀眾一個樂見被痛扁的對象,最後還來個真情告白、原諒、自毀的溫腥橋段讓觀眾不至覺得自己太過激進、沒有同理心,算是與Eddie Brock並列苦情第二名。

Peter的摯友我實在不記得他最後怎麼了。回頭看一下Youtube上的Ending應該是死了。衝突中毀容,事後明瞭真相、放下仇恨、豁出去幫助摯友還重傷而死,大概是這整齣中苦情第一名,但如果他不死,Peter和Mary Jane又怎麼會有再一起的一天呢?只能說超級英雄的特權讓Peter過得太爽。

最後我們來提本片動人的女主角Mary Jane。無奈地像是個配角般放到最後才被提起也是沒有辦法,在這個故事裡,女性總是不被劇情允許握有實際的權力(或能力──看看捲入衝突的四人:Peter與他的摯友Harry、Venom與Sandman,每個人都有超能力或富爸爸可以拿出來較量)直接在衝突中競爭(看看丈夫被搶匪槍殺的Peter嬸也是同樣不是嗎),只能微妙地去施展她們獨有的影響力,然後在在男人胡鬧一陣紛紛認錯退讓之後做最後的承擔、包容的角色,Mary Jane亦如是,Peter的嬸嬸亦如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也可以說她們是實際左右劇情的角色,一如我報紙頭貼上的塔羅牌Strength(力量),即使是最兇悍的雄獅也能被她們的溫柔馴服──但難免要冒著被咬掉一塊肉的代價。

-

嗯,其實原本的想法只寫了兩百字。不知不覺越寫越多=____=

以下是WTF廢文。

1. 要了解為什麼抵制統一不可能成為風潮,以自己家人作為Focus Group最實在了。當家中通常掌握購買決定權的媽媽們依然傾向認為「大品牌卡放心」而排拒「雜牌」或「無牌」,統一出再多事也不會改變她們的消費習慣。

2. 看到名嘴在電視上哈拉針對洪案說什麼:這是個人的錯,不是體制結構出錯。你他媽的是哪裡沒想通?今天是這個體制賦予這些人以操練禁閉施虐的權利,不然你他媽的命令我去做個一百下椅子上的伏地挺身我會聽你會怕你?當別人看不出你在維護國防部的面子想順勢把罪都推給媒體塑造出來的大壞蛋嗎?還是順便幫忙維護一下KMT動員拒絕通過軍中人權促進法案?

3. 那種被告不必有人權的言論最為噁心,還把自己當正義。你在散播的只是單存的偏見與仇恨,並且以民粹的領導者自居而沾沾自喜。

4. WOT軍團誠徵指揮官。有偵查、炮車老手佳。有意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