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温]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Day 2,533, 21:52 Published in China China by Mike Zhang

在四国入侵eC之际,能够保住国会,固然不是坏事,但接下来eC向何处去,为了eC应该做些什么,却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RL体虚,为一萝卜犹恐不胜任其职,但位卑未敢忘忧国,窃以为无论具体的策略如何,如果不能说服eC的大家为了将来的解放团结起来,那么恐怕不忍言之事就在旦夕之间。如果有人有任何建设性意见和提议,欢迎大家随时来复国QQ群进行讨论,群号在此不再赘述。

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贵 州 曾祥明

1933年10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敌人围追堵截,短短的三个月里,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损失过半。针对这种危急局面,毛泽东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议:放弃去湘西的原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得到了王稼祥等中共领导人的支持。

同年12月,红军进入贵州黎平。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作出《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会后,红军挥师西进,1935年1月2日红军开始强渡乌江,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会议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会议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会议对中央和军委领导成员进行了改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会后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人以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情操,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抢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有诗为证:

大转折
──纪念遵义会议

烟雨潇潇

长征路上寒凄切
寒凄切
赴湘西险阻难越
危急关头避堵截

遵义会议好决策
破顽敌大转折
大转折
振兴民族艰苦卓绝
何俱西风凛冽

作者简介:曾祥明,贵州省黎平二中历史教师。在九省一特区(香港)发表文章900多篇,并参与多部教辅用书的编写。课件、论文获省级二等奖及获县一等辅导教师奖。《辛亥革命在黎平的社会氛围》一文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ZT)2011-01-29 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