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要寫關於標準這回事

Day 2,612, 07:49 Published i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by Nekolan

這陣子太習慣只在shout牆上面留短句了。 現在要拼湊那些句子寫成一篇文章突然覺得非常地困難。 寫完看了一遍還是覺得內容亂寫得七八糟的,前面好像廢話太多了。 orz
--





這隻狗,我家裡人給他取名叫『小花』。




在我們看到他的時候就已經算是條流浪狗了。 雖然偶爾看到這隻狗狗進去對面住家,但我們不清楚對面的鄰居算不算是他的主人。 畢竟他們也沒有說特別去照顧他。 別說洗澡了,甚至有時候不會餵他。 如果說對面鄰居真是小花的主人,那可真的是非常不負責任。 不過小花本來也就都是愛去哪就去哪,因此我個人認為應該算是條流浪狗。





只是最近看到他已經站得非常不穩。 走路非常緩慢、一拐一拐的,已經是半瘸狀態了。 家人說他是被打瘸的,我是不太清楚。 不過看他全身也都是傷口,看得實在是不忍。 於是大家蓋了一間小屋放在屋外讓他可以遮風避雨,家人也給他擦了藥,並每天照三餐餵他。 說等他傷口好了以後,再幫他洗澡。







寫到這裡,可能會以為我是要寫流浪狗的議題,不過今天這篇文章主要不是講這個。 而是我家對於不同動物所存在的差別待遇與標準不一。 像是我家對狗狗好,但對貓咪可就沒那麼在乎了。 雖然家裡也經常有野貓跑進來生一堆小貓咪,但處理方式都是拿個箱子把還沒睜開眼的小貓裝一裝放在外面讓他們自生自滅。 理由是家裡已經養了四條狗了,還有就是老一輩的傳統觀念認為貓比較邪門,再來是比較不喜歡貓那種對主人冷淡的性格。


另外我家之前也養過兔子,但是對這些兔子並沒有特別的情感,單純只是覺得可愛。 只是後來反而因為兔子太會生而感到困擾,又找不到人收養。 結果就交給別人處理成肉品,最後變成了三杯兔。 再順便再提一下老鼠。 我爸看到老鼠會怕,黃金鼠什麼的也不可以。 他討厭老鼠,雖然他不是哆啦A夢,但我想他曾經與老鼠也有過不好的回憶。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瞭解到人們對各種不同動物差別待遇的產生是來自於人類個體對各種動物不同的認知、觀點與喜好。 而這些都是在個體的生長環境中所瞭解到的資訊、所體驗到的文化跟教育、以及個人經驗所產生出來的。 例如對每一種動物威脅性的理解、與人類的相似度、熟悉度等等,接著就會進而影響到你對這些動物的情感。 如果說到是什麼讓人類變得標準不一的話,我想除了個人利益,再來就是情感了。 因此從這個觀點來切入的話,那我們也就可以簡單理解為什麼人們對吃動物會有標準不一的狀況了。 例如「你們都吃牛雞豬了,怎麼會說吃狗殘忍?」又或者是「兔子那麼可愛怎麼能吃呢?」這些時不時就會出現的爭議性話題。



為什麼差別待遇? 為何標準不一?

我們先以狗為例子。 試問,狗對人類的威脅性有多少? 在狂犬病還很猖獗的時代,我想狗的性命對當時的人們而言普遍是較不值一題,因為它充滿威脅性。 有不少人小的時候雖然覺得狗可愛,但還是會怕狗,因為就體型來說還是會感到受威脅。 不過通常長大後應該就不怕了,除非他曾經與狗狗有非常不好的經驗。 而狗到了現在這樣的環境普遍也已經沒什麼威脅性可言,都是溫馴可馴服的。 那麼人類對它們的觀感自然就會有所加分。 當然外觀可愛、沒有殺傷力也在其中一個評分標準內,不然家犬主流也可以是杜賓犬、西藏敖犬之類的啦。


至於狗所帶給人們利益有多少呢? 這部份說的不是實際利益,而是心理層面上的撫慰與療癒。 可以確信的是狗聽話與忠誠的性格強化了人類對狗的信任感。 而單純、好理解、順從的個性,同時某種程度也滿足了人類的控制慾。 只要一旦彼此建立一定的信賴關係,後期的效應也就會越來越大。 我們現在的環境以及狗的性格讓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去熟悉它們,而這讓有利於狗狗的資訊也變得越來越多。 像是『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狗的智商等同於七、八歲人類小孩的智商』、與狗狗玩樂的影片、狗狗耍笨的可愛影片等等。


另外相似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比起兔子跟老鼠,貓跟狗顯現出來的個性是特別鮮明的。 個性越是鮮明,看起來就越像個人。 因為有明顯的反應就會讓你知道他跟你都著相似的感情與情緒。 事實上也有很多動物個性上是鮮明,只是在環境上我們很少會有機會跟它們有接觸。 熟悉度低就不會特別去瞭解其與人類相似的地方。 而且對陌生的事物有所懷疑、恐懼或者警覺也是本能上很常有的事。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也就不會對這類物種有特別的感情。


總結以上的種種因素,我們得出來的結論就是與人類的關係越好、關聯性越高的動物就越不會被吃。 而依照台灣現在的環境以及普遍人們對狗的認知跟情感,兩者的連結是偏強的,也因此吃狗普遍都會被認為是殘忍的。 不過我們都知道文化的不同會影響對特定動物的價值觀與觀點。 例如因為覺得太髒,所以不吃豬的穆斯林。 認為很神聖,所以不吃牛的印度人。 一些地方在環境及飲食文化上與我們完全不同,他們就會去吃狗。 當然也可能是他們對狗感受不到本應該有的情感,因環境的關係讓他們對於情感的感受力偏低也說不一定。 說到這裡就必需再提起先前我家養兔子吃這件事。 我們家之前養的兔子其實就一直都只是關在籠子裡飼養,根本就從來沒想過要放出來培養過感情,而這樣的模式其實就跟畜牧業相差不遠。 要是當初跟它們有一些更親近的互動與接觸,或許結果就會變得不一樣吧。


另外剛剛有提到牛,台灣在務農時期很多農夫也是不吃牛的,不過原因是與長期合作的工作夥伴相處下來感情的關係。 之後一代一代傳下來,即使未來這些農夫的子孫再也不是從事農業了,有一小部份也會留下類似某種帶有某種恐嚇與催眠效果的傳言。 例如吃牛會變笨、運氣會不好,生意人不可以吃牛等等。 台灣人從哪時候、因為什麼原因開始吃牛我倒是沒有去特別去研究。 我只知道日本人吃牛是在美國飲食文化流入日本,開始出現西餐廳,菜單裡有牛排這道菜的時候。 不誇張,那時候還曾經流行過一陣子的"吃牛排秀"。(其實就是偷看人家吃牛排...) 也就是說當另一個外來文化流入當地或者一個階段的主流過去後,環境上有了改變,標準也就自然會出現改變。 雖然現在吃牛是主流,但想想在過去那樣的時代吃牛想必都會有人反彈的吧。



該吃? 還是不該吃?

就個人立場,我認為只要是可食用,吃任何動物都是可以的。 只是我一定也會有選擇吃何種動物的優先順序。 在這部份我就會變成是標準不一,而且我會覺得我的雙重標準是合理的。 因為我有我個人不同的成長背景、環境及遭遇,我所獲得到的經驗跟吸收的資訊讓這一切都變的是合理的,也因此我也不會強迫任何人接受我的標準。 但我會覺得與其一昧強力抵制別人不要吃,不如採用軟性情理兼顧的呼籲會比較好。 也會覺得與其強迫別人吃他不願意吃的,不如理性說明為什麼這個東西值得你去吃它。 我們能提供的就只是一些事實根據、道理及個人經驗。 像這樣的事不應該一昧地貶低他人、大罵或強迫對方必須跟我們都要有著同樣的標準,因為對方的成長環境與背景總會有哪些地方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到這裡我們就先談標準,關於對食物態度的議題我會再另外寫一篇出來。)



必要的標準不一、合情合理的雙重標準。

比較兩樣事物時,如果要對兩者使用同一個標準,那麼『人事時地物』就要有一定的同質性,不然一切就會變得很奇怪。 這是我對於標準很常用的一個論述。 反過來講有些時候我們就是會標準不一,也必須標準不一。 就好像一隻衝過來攻擊你的野狗被你打死,你可能就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殘忍。 但若是要吃一隻與你互相有感情的狗,那就會是殘忍。 因此我們必須接受合情合理的雙重標準是存在的,而其改變標準的因素便來自於情感與利益。 只是必須是『共同情感』與『共同利益』。 例如普遍現代人對狗的共同情感、人類破壞生態後所獲得居住上的共同利益。 簡單講就是被多數人同理或讓多數人受惠的情況下所產生的雙重標準。 讓普遍大眾無法理解的個人情感以及少數利益就沒辦法產生合理的雙重標準。


像是有些事情也正因為太過於合情合理,所以根本沒有人發現它本來就是一種標準不一。 例如,殺人也是有分誤殺、情緒性殺人、被唆使殺人、預謀殺人、為自衛而殺人…等等。 視案件狀況的不同,即使同樣都是殺人、使某人失去生命,但被判的罪刑輕重也都會有所不同。 這其實也是一種標準不一。 不誇張,因為還真有人問過為什麼明明都是奪取某人的生命所判的罪刑會不一樣。


我們探討『事』件背後原因,在討論過程中便包涵了情感與利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犯人犯案是否出於個人情感上的自私或者是個人利益? 又是否被迫、被威脅、為保護自己安全? 我們檢討過去許多的案例,我們去瞭解每一個案例的前因後果,並制定出許許多多的標準。 因為我們開始同理,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即使犯了殺人罪,也不該總是用簡單的一命抵一命的方式去處理。 這些標準在經過領導者、或者一個組織、或者一個族群、又或者全體人民的認可後,它們就會變成一整套的標準。 之後可能就變成一個區域的規定,甚至最後就會變成一個國家的法律。 當然這套標準也會因『人事時地物』的改變而開始變得不適用或者需要再經過調整。 比方說在戰爭『時』殺敵人,除非是被敵方抓到或直接在戰場上死去,不然也很難被判死刑,甚至還可以被表揚。 像這時候是不是也都要跳出來講這樣根本雙重標準呢?


但是質疑現況一些已經被認為合理的雙重標準依舊是必須的,畢竟過去許多看似合理的事到了現代確實充斥著不合理。 重點在於你是用何種方式去質疑。 為什麼我們要多想、多思考,與人們互相要有磨擦、互相辯論跟討論? 或許有些人只是為了辨倒對方,獲得個人心理上的快感。 但在正面意義上,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共同討論出一個共識、一套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標準。


如果是以大家心中都只為討論出一個共識為前提,那麼最常遇到的阻礙應該是資訊落差上的問題。 因為資訊接收到的不同往往是標準出現差異的開始。 我們因為都清楚印度因為當『地』文化是不吃牛的,所以不會刻意指責他們雙重標準,不會問他們那為啥雞豬羊就吃。 我們都清楚某『人』有亞斯伯格症,所以他有溝通上的障礙,我們就比較不會去太怪他這方面的事。 因為我們都清楚用一般的標準去審視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而很多時候就是對事情的某些部份不清楚,所以造成討論方兩邊的標準有所不同。 例如你在公司有兩個後輩。 一個明明沒啥能力,講話卻總是自信滿滿的、很自以為是,出錯也經常推卸給別人。 另一個即使沒啥能力,但坦承自己的不足,會虛心受教、要求別人指正。 一樣都是沒能力,但因為『人』個性上的不同,你對兩者自然也會出現不同的標準,而差別待遇也就會因此產生。 但這時若有一個剛進公司的菜鳥什麼都還不清楚,看到你對兩人的態度有差別,就會覺得你根本有著不合理的雙重標準。 因為不清楚狀況,而用一致的標準去審視他人。 看似很公正,卻不其然。 因此在這裡最想要建議給大家的就是當你要採用一致標準來審視人事物時,先思考你採用的這個標準是否是公平的,先了解人事時地物、瞭解資訊後,再看是否應該要用同一個標準去審視。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講一次。 『在人事時地物有一定差距的情況下,標準一致並不一定就是代表公平的。』 而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我們就是會有要求一把鈍器要跟利『物』有著同樣效果的類似標準出現。 「大大,拿來爆頭的武器並沒有有效的穿刺跟斬擊效果。」 像這樣簡單的錯誤,我自己也會犯。 會出現這樣的標準如果不是一時犯傻,或者高標準、強人所難,就是對部份相關資訊不夠瞭解。 討論事情必須先釐清該事情的所有資訊,雙方都接受互相提供出來的『有效』資訊,才能夠開始正式的討論。 接著才是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摩擦與融合,最後才可能得出一套標準或者是共識。



--
重點句

- 我們能提供的就只是一些事實根據、道理及個人經驗。 不應該一昧地貶低他人、大罵或強迫對方必須跟我們都要有著同樣的標準,因為對方的成長環境與背景總會有哪些地方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 我們必須接受合情合理的雙重標準是存在的,而其改變標準的因素便來自於情感與利益。 只是必須是『共同情感』與『共同利益』。

- 比較兩樣事物時,如果要對兩者使用同一個標準,那麼『人事時地物』就要有一定的同質性,不然一切就會變得很奇怪。

- 因為不清楚狀況,而用一致的標準去審視他人。 看似很公正,卻不其然。

- 質疑現況一些已經被認為合理的雙重標準依舊是必須的,畢竟過去許多看似合理的事到了現代確實充斥著不合理。 重點在於你是用何種方式去質疑。

- 在正面意義上,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共同討論出一個共識、一套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標準。

- 如果是以大家心中都只為討論出一個共識為前提,那麼最常遇到的阻礙應該是資訊落差上的問題。


--
以上只是我的標準跟觀點,讀者們不一定要接受。 如果有什麼不明白或無法理解的,請用純討論跟包容的態度跟我講。 謝謝。 :3